空之法>穿越历史>晚唐 > 第576章 亩产三千斤
    吃过早餐后,李璟起身送林月如离开。

    走之前,林月如笑着对李璟道:“豆浆油条茶叶蛋,还有那灌汤包都确实不错,谢谢推荐哦。”

    “登州好吃的还有更多呢,有机会还可以一起去挨个偿偿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一言为定,我还以更多的问题要问你呢。”林月如大方的回道,最后挥挥手远去。

    林月如远去后,李让突然从一旁冒了出来,吓了李璟一跳。

    “这天气可真是一天比一天冷了,大帅,你看我今天在这里挨了一早上冻,回头你怎么得也给我一套棉衣吧。”李让缩着脖子,双手不断的摩擦着手掌,嘴唇带着哆嗦道。

    李璟不为所动,指了眼一角的四轮马车厢。

    “刚才马车厢里烤着炭火舒服吧!”

    李让立即嘿嘿笑道,“没有,我一直站在这里替师父放风。以防其它人看到师父与佳人有约。万一传到哪位师娘口中。只怕师父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。”

    “好你个七郎,居然还敢威胁我。好吧,一套棉衣封口怎么样?”

    “一套哪够,至少十套!”李让得意洋洋道。

    “你穿的了吗?回头你拿两套,多的没有,要命一条。”

    师徒两个开了一会玩笑,总算说到正题。

    “前几天农科院那边上报,说是薯药亩产二十石。芋头也能亩产二十石,具体情况怎么样的?”李璟问道。虽然说登州眼下不缺粮,可从长远上来说,登州本地自产的粮食是完全不够自给的,必须源源不断的依靠外地购进粮食。因此,对于李璟来说,任何一种可以让人吃饱肚皮的东西,都是值得关注的。

    “我们上马车谈吧。”李让把李璟请上自己的豪华四轮马车,马车车厢内空间很足,两人坐在里面可以一边喝着热茶。还能一边半躺着谈话。

    “薯药原本是药用,但也有不少人做菜甚至做粮。农科院的人研究许久,再选育种子后,如果选择沙土栽培,细心照顾,这薯药产量甚至能达到三千斤,不过如果是普遍种植的话,应当能达到一千五到两千斤一亩。”

    “能做主食吗?”

    “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上品,补虚,除寒热邪气,补中益气,长肌肉,久服聪耳明目标上品;另有医书说山药助五脏,强筋骨,长治安神,主泄精健忘。也有医书以为,山药能益肾气,健脾胃,止泄痢,化痰涎,润外相,薯药日干捣细,食之大美,久服轻身,不饥延年。药用可以,但也能做为主食。还可以搭配粟米、或者大米、或者麦、面粉,一起煮食。就算是单独吃,也不会有问题。”李让认真的回答道。

    “保存的问题呢?”

    “薯药保存起来比较麻烦,一挖出来后只能保存十天左右。不过如果采用木屑等干燥储藏,可以保存三个月左右。若是在沙地挖坑层埋,可以保存半年。如果是在冰库中存放,可以保存三年。另外,就是切片晒干,吃的时候煮粥。”李让回道。

    李璟捏着下巴,光吃山药不太现实,但山药可以当菜吃,还能当药用,而且还能搭配粮食一起做粥。这应当能算是一种杂粮,对于粮食产量不足自给的镇**来说,他的高产量,很吸引人。哪怕就是一亩不产三千斤,不产两千五百斤,可亩产一千五一千斤,也是其它粮食的十倍产量了。

    李璟不由的想起,在后世时曾听祖父常说起,在那段最艰苦的日子里,粮食不足,便是吃菜粥。用萝卜或者红薯搭少量米煮成干的粥,但其实米很少,多是萝卜或者红薯。虽然不如白饭好吃,可却是让一家人撑过那段时间。

    其实李璟在王李庄时也吃过菜粥的,许多百姓其实都这么过。天天白米饭,这是不敢想象的事情,一天两顿,忙的时候吃干,平常多是吃稀的。不过眼下镇**下面的百姓都是十分的忙碌,就算是农民农闲时也会去工坊做短工。因此,粮食是不能少的。如果配着这薯药,粮食的需求倒是能减少些。

    “还有一个芋头,和薯药的产量相当,不过却常需水。芋头保存起来要方便一些,可储存的时间能达一年,如果精心储藏能达三年以上。”

    薯药和芋头都是高产量,能做粮食又能当蔬菜的杂粮,不过却有一点,储藏不易。李璟捏着下巴,突然脑中灵光一闪。这两样东西后世他都是吃过的,不但有新鲜的吃,记得还有薯药粉和芋粉啊,制成粉后不就保存的更久了吗。而且还可以直接晒干,就和后世吃的薯片一样,直接切片生晒可以,将他过水煮熟再晒干也行。